猪肉暴跌!牛羊暴跌!水产全跌!三大因素推动,9月猪价成拐点!

2023-09-25 03:50:08

猪肉更便宜了,但反而不爱吃了?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今年的猪肉价格较去年大幅暴跌,并且在饱和的市场供应之下,牛羊、水产也同样大跌。为什么今年的肉类价格跌跌不休呢?究竟是大家不爱吃肉了,还是养得太多了。

猪、牛、羊、鱼全线暴跌!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9月1日公布,8月最后一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1.07点,比上周上升0.93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37个点。

其中多种肉类价格大跌——

全国猪肉平均22.69元/公斤,同比去年下跌21.2%;

全国牛肉平均71.54元/公斤,同比去年下跌6.9%;

全国羊肉平均63.51元/公斤,同比去年下跌5.0%;

全国鸡肉平均19.31元/公斤,同比去年下跌3.2%。

除上述禽畜跌价以外,还有水产的草鱼、鲫鱼、花鲢鱼价格同比下跌约5%,还有鲤鱼下跌3.4%。淡水产品虽然种类丰富,但基本以下跌为主,海鲜的价格本来比较友好,但是自从日本排污以来,海鲜价格也开始走低。

从原因来看,禽畜价格暴跌的背后,不是大家不爱吃,而是产能实在太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7548万头,同比增加961万头,增长2.6%;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加93万吨,增长3.2%。要知道2022上半年的猪价就已经惨淡,但今年还多出来961万头猪,整个价格怎么能不跌?

所以我们看到,生猪产业从1月到7月亏损剧烈,直到8月才大面积扭亏,然而9月份刚一开始就惊现5连跌!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猪肉,牛羊禽肉的增长幅度更高——猪肉产量增长3.2%,而牛肉增长4.5%、羊肉增长5.1%、禽肉增长4.3%!讽刺的是,在各种肉产品的增速当中,猪肉竟然还“拖了后腿”。

这也深刻反映出一个问题,当前全国禽畜市场内卷严重,竞争压力巨大!

饮食升级,价格降级

那么随着肉产品全线增长,我们的消费量究竟是否提升了?是不是老百姓没钱了,吃不起这么多肉呢?

其实,我国饮食消费市场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销量大涨,价格难涨。

有人说,现在的人更爱吃蔬菜,因为崇尚健康饮食;也有人说,大家吃牛羊鱼肉更多了,所以猪肉消费更少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2022年全国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为103.7公斤,同比增涨5.13%;

2022年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同比增长6.75%;

2022年全国人均鸡肉消费量为14.61公斤,同比增长3.09%;

2022年全国人均羊肉消费为量3.97 公斤,同比小幅增长。

在各大肉产品当中,2022年除了牛肉消费量小幅下降以外,大部分产品的消费量有所提升,尤其是我们的蔬菜消费和肉产品消费都在增长!这显示出来,大家并没有因为多吃蔬菜就耽误吃肉。

由此可见,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升,全民各类食品消耗量还在增长期,饮食升级的现象明显,但是由于全国禽畜市场供应大涨,导致价格降级明显。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大家的产能迅速提升,全国人民的消费量才得以稳步增长。

猪价大势已定

当然,即便是全国生产的肉再多,正常人也不可能顿顿大鱼大肉,因此从整个肉蛋奶供需关系来看,今年的猪价行情大势已定,下半年也难以大幅上涨。尽管我们在期盼10月小长假的行情,但9月的初猪价跌势已经形成——这背后可能是三大因素推动。

第一是8月压栏场开始陆续出量,避免挤压出栏。8月猪价平稳盈利,背后肯定有压栏挺价的推动。据猪好多网监测,8月猪价曾在5号、10-13号、17-22号分别下跌,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然而9月初却显然有点“撑不住”,压栏的场也开始逐步放量。

第二是情绪带动,现如今猪价已跌到17元/公斤左右,这是7月末以来的新低点,猪价连续下跌之后,很可能会带动养殖户积极出栏,因为2022年猪价急涨急跌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大家都明白猪价上涨的空间有限,但是下跌的底部却难以预测,因此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及时止损。

第三是集团场冲量、大猪比例上升,从牧原、温氏、新希望等众多猪企的出栏进度来看,其年度目标完成率还普遍较低,因此在下半年消费旺季的时候,将会逐步提升产量。并且大家都知道,下半年腌腊将需要更多的大猪,而且随着温度逐步降低,养殖场大猪的比例开始上升,因此下半年的猪肉供应量比较充足!

所以说,8月的猪价上涨来得意外,但9月的猪价拐点却似乎“理所当然”,其实早在8月中旬就有大量机构预测猪价将跌,只是养殖场户亏了太久,大家都想撑起难得的“好猪价”。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就明确指出:8、9月份生猪供应或将稳定增加,同时养殖场(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或将为后市提供更大肥猪,两者共同作用将造成猪增肉更多。并且随着涨价预期减弱,养殖场(户)认价出栏生猪增加,后市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

总而言之,各种肉产品的消费其实有所增长,但是因为整个供应端内卷严重,导致价格难以大幅上涨;站在国家的角度,肯定不希望肉蛋奶产品大涨,因此也还会继续做好“稳产保供”工作,禽畜养殖产业已经进入“质量取胜”的时代,规模大小不重要,成本管控与溢价能力才重要。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