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星链”来了,13000颗卫星待发,日本人心虚,高度关注

2023-10-11 02:50:05

13000颗卫星超低轨组网,比星链还要近,中国的突飞猛进,让日本人焦头烂额,绷起了紧张神经。

前言:2015年,马斯克重磅宣布的“星链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巨大的波涛,近年来,随着美国卫星的大量发射,对世界各国的信息监控手段也在同步升级,在很多战场中,星链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此举再次验证,“星链计划”绝非仅仅作为通讯这么简单。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航空工业也在快速发展,卫星大量发射,这引起了美国以及其盟友的高度关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中国版“星链”发展到了什么地步,日本是否有必要提高警惕?

1、中国“星链”来了,13000颗卫星待发

据媒体消息称,日本最近高度关注中国卫星动态,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即将在2030年先完成300颗卫星的发射任务,最终将实现13000颗卫星的超低轨组网,高度只有300公里,相较而言,美国的“星链”卫星只有350、550、1150公里三个轨道高度的区别。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如果卫星轨道越低,那么通信时间就会越短,减少相应程度的延时,但近轨卫星也有一个劣势。

低轨卫星对轨道维持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在超低轨部署,卫星可以节约数量,像美国那样,一股脑铺开4.2万颗卫星,才能对地球轨道实现全覆盖,如果在更低的轨道部署,通信能力提升上来后,卫星发射数量也可以更低。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全球导航、全球通信的超凡潜力,日本自卫队对此感到非常紧张,认为在接下来的“对抗”,日本将失去先天优势。

2、日本引进“星链”,强化自卫队

其实,日本的航天技术水平也不低,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向太空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名叫“大隅”,成为了全球第4个能够独立把人造卫星发射到太空中的国家,在那个时候,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中国和美国之外,就是苏联和日本。

不难看出,日本的航空工业起跑线很高,只不过碍于《和平宪法》的限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不过,日本对军用卫星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并制定了一系列对应的发展计划。

日本原本打算先发展民用卫星,再引进外国技术提高通信卫星的制造和生产水平,然后逐步向军用领域靠近。

按照这个计划,日本也发射了各种型号卫星,基本可以满足科研单位的各种技术测试,尽管作用和有限,但也为日本推进卫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说道高精尖技术领域,日本卫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美国,许多零部件都要从美国进口,就连“发射”这件事,也离不开美国人的帮助。

为了弥补技术差距,以及针对“假想敌”中国,日本将战略重点进一步转移到了西南方向,并做出了不少强化型的举措,比如搬迁北海道弹药库,在石垣岛上建F35A跑道,在西南诸岛上,日本自卫队还要部署12式反舰导弹部队和防空导弹部队。

这些强攻击性的武器装备,部署在偏僻的岛屿,辽阔的大海,对军用卫星的需求是非常庞大阿德,在这个情况下,日本便考虑引进星链,完成日本自卫队的空中导航以及定位能力。

3、集群卫星组网,确实是个“好招”

目前,超低轨道小卫星集群确实是个发展趋势,大卫星成本高,轨道固定还容易在战时遇到损伤或遭到对方精确打击。

如果来一锅“乱炖”,以集群形式组网卫星,上万颗卫星分布运行,如果对方使用反卫星武器一颗一颗去摧毁,成本实在过于昂贵,花大价钱制造出来的导弹,费半天功夫,就炸了一颗卫星,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

随着各国卫星的不间断发射,今后地球近轨可能围绕成百万上千万颗卫星,随意组网就可以在地球任意一个站立点接收信号。

目前,美国星链已经处于实际使用的状态,其他国家也在奋力追赶,中国凭借超强的创新能力,弯道超车突破了不少技术瓶颈,在许多新闻报道中,不少民营企业都具有发射卫星的能力,随着发射途径的增多,那么几百颗卫星在2030年成功发射,似乎不是什么具有挑战的事情。

集群卫星的优势,相信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因此中国在这方面突飞猛进,也难怪日本高度关注,在现代战争中,早已不是拼刺刀,直接对炮轰的时候了,更多时候,信息和定位的精确往往是取胜的关键。

所以,一个国家拥有性价比更高、性能更强的小卫星集群,无疑将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而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未来战场格局演变。

结语:关于中国1.3万颗卫星超低轨组网,大家还有什么了解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和故事。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