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没见过亲生父亲,18岁才知道自己身世,养父坚持让他改名

2023-10-25 10:02:05

战火总是滋生着诸多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灾难不知何时就会降临己身。张博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经历这样的场景,丈夫以身殉国,她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仓皇失措。

董凤奎便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他用自己的臂膀托起了孤儿寡母的生活,给了他们一个遮风挡雨的家园。

为了战友的孩子,他年富力强,身强体健,却不肯再让妻子生孩子,一心一意抚养起战友的孩子,这是战争之中人性的光辉所在。

不要子嗣,甚至愿意将养子的改回本性,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年轻的战士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丧夫丧子再遇良人

远赴朝鲜支援的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蔡正国在战场接到了妻子分娩产子的好消息,这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来之不易。

看着电报上寥寥几行的文字,仿佛看到了妻子抱着孩子的模样,那是他的心之所向。

但是,战场时局紧张,还没等蔡正国给妻子回一封电报,安慰一番正在坐月子的妻子,就听到了敌人进攻的坏消息。

大敌当前,他只能先放下自己的私情,专心应对来势汹汹的美国和韩国军队。蔡正国总以为来日方长,待战争胜利之后,他便可以日日待在妻子身边,好好补偿这些年妻子受到的委屈,好好亲一亲抱一抱自己的孩子。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竟然再也没有机会亲眼看看自己刚刚出世的儿子。

蔡正国殉国的消息传来之时,还在病床上尚未完全恢复的妻子张博当场便晕了过去。讣告上说丈夫所在的军帐被敌人的炸弹击中,当时正在研究战术的蔡正国反应及时地撤离,但终究还是被弹片击中了胸口。

经过医生的紧张治疗,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挺过去,当场死亡。

在整理蔡正国的遗物时,众人发现了他尚未寄给妻子的一封电报,上面他为自己的孩子起名为蔡小东。

看着纸上熟悉的字迹,丈夫的音容笑貌似乎还在眼前。蔡正国和张博是患难夫妻,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上他们相互扶持,彼此依靠,彼此是对方支撑着走下去的动力。

但是,就在这个黎明即将要来临的时刻,丈夫竟然死在了战场之上,这让张博如何接受。

她抱着丈夫的遗物嚎啕大哭,希望以往那个默默守护在自己身边的男人能够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抱一抱她,安慰她说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他还活的好好的。

丈夫的葬礼上,张博强打精神,告诉众人自己会坚强的走下去,带着丈夫的那一份,直到死亡。

并非不悲伤,而是作为殉国烈士的家属,她不能给蔡正国拖后腿,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多么热爱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

她要让所有失去丈夫的遗孀看到自己的力量,如自己表现出来的那般,坚强地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无论张博如何不肯面对现实,生活依旧要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张博和丈夫养育了两子一女,但是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就因为缺少食物而夭折了。

如今,张博还有两个尚未长成的儿子要抚养长大。

张博确实很坚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悲伤之后便渐渐走了出来。当时候,张博已经复员了,虽然国家给予了张博一大笔的复员费,但是这并不足以让张博一生都衣食无忧,她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抚养自己的孩子。

奈何麻绳专挑细处断,生活的不幸再次降临到了张博的身上。张博的大儿子刚刚七岁,正是调皮好动的时候。而张博又忙着照看还没断奶的小儿子,每日都是心力交瘁。

某日,张博的大儿子独自上街玩耍,却因为没有及时躲避来往的车辆,被一辆汽车撞飞了出去,当场丧命。

当张博听闻噩耗,她几乎是颤抖着将小儿子交代给邻居,便匆匆地前往事故地,身后邻居提醒她走慢点的声音她充耳不闻。

她一路上的祈祷并没有生效,当她跌跌撞撞地拨开人群,看着孩子支离破碎的小小身躯,她哭的不能自已。

她想摸一摸孩子的身躯,却被手下冰冷的触感吓得猛然缩回了手,只能无助地向围观的路人磕头,期望他们能够带自己的孩子去医院救治。

围观的路人见此都热泪盈眶,他们都是张博的邻居,都知道张博是独自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

如今孩子意外身亡,他们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是否在经历了丧夫又丧子之后,是否还能再次站起来。

张博知道大儿子生性好动,现如今只能无比悔恨,为什么不多关注大儿子,让他一个人上街。但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她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再度经历亲人的离去一下抽干了张博所有的生机,渐渐地,甚至每日恍恍惚惚,喃喃自语。在众人的眼中,这个女人只怕是不成了。

遇到董凤奎

但,张博再次坚强地站了起来。但是,这次,她不再是一个人了。

在组织的介绍之下,张博认识了退伍军人董凤奎。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儿子,和逐渐捉襟见肘的家庭,张博并没有反对组织的好意。

看着眼前高大憨厚的男子,张博沉寂了许久的内心有了些许波动。

董凤奎知道张博心中的顾虑,他主动带着张博来到蔡正国的墓碑前,对着蔡正国的墓碑行了军礼。向蔡正国也是向张博保证,他一定会好好对待蔡正国的遗孤,好好将他抚养长大,将这个孩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

见到这个男人坚定的语言,张博没有再反对这桩姻缘。不久后,两人便领证结婚。

当张博第一次将董凤奎带到了六岁的儿子面前时,儿子看着高大的身影,呆呆地问,妈妈,这是我爸爸吗?

张博无言哽咽,她知道这些年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带着蔡小东,他总是很羡慕其他的小孩有自己的父亲,而他没有。

起初,小东总是天真地询问母亲,自己的父亲在哪,长什么样子,为什么不回来和自己一起生活,他想要和父亲一起玩游戏。

每当此时,张博总是抱着小东默默垂泪。久而久之,小东的心中好像是知道了些什么,便不再主动提起父亲了。

董凤奎抱着呆呆的蔡小东,朗声道,是,我是你爸爸,我回来了。

一句简单的话语,让蔡小东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委屈,抱着董凤奎的脖子哭了起来。

周围的邻居看着张博的情况一日日好转起来,都很是祝福他们。

为让张博能够彻底痊愈,董凤奎带着张博离开了这个让她心伤的地方,三人举家迁移,到延吉的一个边陲小镇生活。

这里的生活和张博从小生长的江南截然不同,每一样生活习惯都要从头学习。张博并不是习惯做家务活的人,因此学习的过程总是分外艰难。

幸好有董凤奎帮她适应着新家的生活,他们一起逛菜市场,一起学习当地的菜式。董凤奎也深知妻子的不容易,每天总是抢着帮妻子做家务活,这让本来对新生活充满着不安感的张博渐渐地安定了下来。

如果父亲和儿子不同姓,总是会惹来四邻的风言风语,为了让蔡小东免受周围人的非议,他将蔡小东的名字改成了董耀东。

就这样一家三口在延吉过上了平淡但是幸福的日子。

蔡小东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叛逆,那段时间里,他带着周围的小伙伴们上蹿下跳,做尽了捣蛋的坏事。

看着蔡小东有走上歪路的趋势,董凤奎出手了。他虽然只是蔡小东的养父,但多年的相处让他早就将蔡小东当做了自己的儿子,他狠心将蔡小东带到乡下历练。

为此,张博表示十分不理解,甚至为此和董凤奎拌了几次嘴,质问他为什么要让蔡小东受这些苦。

但是董凤奎认为,作为男子汉,尤其他的父亲还是为国献身的英雄烈士,他的子女更应当懂得为国为民,有责任心。而非在父母的庇佑之下成为不懂世事的绣花枕头。

在农村生活的一年,蔡小东只能自己学习种庄稼,做农活,干家务。一年之后,当董凤奎来接他的时候,见到的便是一个精神抖擞与众不同的蔡小东了。

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和抱怨,到现如今,他已经清楚了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他已经从一个吊儿郎当的小混混成长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回到家中之后,他向董凤奎和张博提出,想要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军人,日后报效国家。

对此,张博的反应十分剧烈。在经历了丧夫丧子后,她的心理防线十分脆弱,再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因而,她坚决不同意自己唯一的儿子再进入部队。

但是蔡小东的意愿很坚定,在乡下的一年,他已经想的很清楚,想当兵也并非是三分钟热度,他已经准备好了接受所有的考验。

作为蔡小东的养父,董凤奎要注意和养子沟通的范围和尺寸,但是他们同样是亲密无间的父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去无所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同儿子推心置腹地谈过之后,董凤奎知道,蔡小东明白自己将会面对什么,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为了国家而战斗。

在董凤奎的竭力劝说之下,张博还是同意了让儿子去当兵。虽说是同意了,但是董凤奎很担忧儿子在军中的处境,因而将蔡小东的真实身世告知了蔡小东所在的部队。

当年蔡正国的战友们很是心疼这位烈士遗孤,在经过几番思量之后,还是决定将这件事情告诉蔡小东。

蔡小东这才直到,原来董凤奎并不是自己的亲身父亲。

蔡小东才猛然间想起来,自己每年都会祭拜一个陌生的坟墓,父母从不会告诉他坟墓中埋得是谁。现如今他终于知道,原来那是他未曾谋面的父亲。

母亲选择搬到延吉,也是因为,这里是离父亲死去的战场最近的地方。

当蔡小东回到家中,询问过董凤奎和张博,这才确认,原来长官们说得竟然都是真的。见到蔡小东已经清楚了自己的身世,董凤奎和张博干脆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蔡小东。

董凤奎再次将蔡小东带到蔡正国的面前,这次,他对着自己养大的儿子说:“这才是你真正的父亲。”

“现如今你既然已经知道了所有的事情,那么是时候换回你原先的名字了,蔡小东。”

蔡小东热泪盈眶,他动情地抱住董凤奎道:“父亲,我都知道。”

在董凤奎和蔡小东的悉心照料之下,张博的晚年生活很是幸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