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在哪里(故意和过失有什么区别)

2023-08-21 05:20:05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在哪里(故意和过失有什么区别)】郑州信息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相关解答内容作为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解答。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什么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1)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2)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3)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故意犯罪是与过失犯罪相对应的,《刑法》中规定的大部分罪名其实都是属于故意犯罪,只不过说具体故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而对于故意犯罪,法律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在进行处罚的时候,肯定是要比对过失犯罪重的。比如放火罪和失火罪,从量刑上面来看,对失火罪的处罚就要轻于放火罪。

问下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我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所谓“应当预见”是指根据行为人的年龄、智力、文化程度、做出行为时的环境背景等条件,行为人本应该考虑到其行为可能会发生对社会的某种危害。如当一个人智力正常的成年人手持刀具和别人开玩笑,虽然不是故意要杀人或者也不是故意要伤害人,但他必须意识到他手中的刀子是完全可能致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换句话说,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他应当能够预见到他手中的刀子会伤人。这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然而应当预见不等于就一定能够预见,很多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行为人可能没有预见到,比如上边的例子,由于他当时喝了酒,头脑不是很清醒。结果一时忘记了手中有刀,结果在跟别人开玩笑时不小人伤害到了对方,这就是指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是指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行为人本应当预见到,实际上也确实预见到了,但由于自己比较自信,或者说是盲目自信,觉得不会致人伤害。比如上例,行为人明明知道自己的手中有刀,也非常的清楚这把刀可能会造成对方伤害,但他比较相信自己的能力,总觉得不至于给对方造成危害,在拿到跟对方开玩笑时,他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结果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盲目自信,一不小心却将对方扎伤,甚至扎死。这就是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含义。按照法律的规定,不是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负刑事责任,只有法律有特定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故意和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故意和过失的区别在于:1、二者在主观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过失的主观恶意很明显的小于故意导致主观恶意2、二者的结果在定罪的时候所起的作用不一样,故意犯罪要负刑事责任,而过失犯罪只有法律规定的才负责3、从处罚的角度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很明显的低于故意犯罪,对过失犯罪规定相较于故意犯罪来说比较轻。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故意是与过失相对应的一种罪过形式。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处罚过失行为仍然被视为是处罚故意行为的例外和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以上为郑州信息网小编整理的【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在哪里(故意和过失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郑州信息网。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